孩子离家出走已经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有单独离家出走的,还有集体离家出走的。(年龄一般在14岁左右的较多)记忆中,孩时的我和两个小伙伴,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也曾设计过出走计划,但因思念父母与恐惧相加,当天晚上就回来了。
现在重思儿时的伙伴,各种离家出走都能找到原因。
(1)父母严厉,要求高,整天唠叨,三句话不离学习,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想离父母远些。
(2)家庭关系不良:a.父母不和,经常争吵,孩子夹在中间不知所措,有时还会成为出气筒;b. 家庭复杂的结构,各之间的关系不能平衡好;c. 父母对孩子忽视,管教方式简单、粗暴;d.父母自身人格偏差造成亲子关系异常,如:酗酒、赌博……
(3)现实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孩子突然遇到应激性的事情。如:闯了自己认为的大祸,不敢承担责任,而采取逃避的方法。
(4)为了证明自己,有些孩子伴随生理上的成熟,想独立,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或寻求刺激和冒险,由于心理上还没长大,经常冲动又缺乏社会经验,易受不良文化和坏人的引诱离家出走。
(5)对付家长的手段,有时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不同意,便以离家出走相要挟。
如果你的孩子爱离家出走,父母应当分析孩子出走的原因,打骂、威胁孩子往往恰得其反。虽然造成孩子出走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要解决的是要改变家中的环境气氛,那就是亲子关系。因为亲子关系是否协调是问题的关键。从我们上面列举了五点原因可以看出,如果亲子关系正常,孩子不可能出门不和父母打招呼,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应当与孩子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开始。
把孩子摆在家庭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迁就姑息或认为“棒下出孝子”都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关系能形成等边三角形,这样才有利于平衡和协调。的亲情关系是民主型的亲子关系,一家人关系和睦,遇事常常协商解决,相互之间能良好地沟通,孩子有困难就肯定愿意向父母倾诉。如果父母成了孩子的朋友,又有谁能使孩子不顾一切地离家出走而流浪街头或寄身于别人家的环境中呢?
为防止孩子离家出走的事发生,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1)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要注意孩子有没有陷入困境或承受某种压力的各种表现。如:出现说谎、偷窃、失眠、沉默等,这些都是孩子内心发生了冲突,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孩子学坏了,更不能忽视。
(2)父母要经常保持与孩子的情感沟通,许多父母工作、家务繁忙,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表达。父母要让孩子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许多孩子出走就是因为感到家庭冷漠,没有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所以父母应当从百忙当中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谈。如果等到孩子犯错误后才正经地同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就被动了,而且还会因为方法不到位,引起孩子的逆反。因此,平时应多与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兴趣与想法,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变化,使孩子的思想困惑解决在萌芽阶段。
(3)父母要学会教育的有效方法。孩子犯了错误,简单的打骂或单是苦口婆心地说教都是效果不太好的方法,要有好的效果,首先还是要父母能沉住气,了解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错误是不是该年龄段可以原谅的,是不是该环境下一定会出现的,是不是错误全在孩子……多问几个是不是,父母也许会更全面地分析孩子所犯的错误,也许会有不同的心态看待错误。然后再是让孩子认识到所犯错误而付出的代价,以及给关爱他们的人所带来的担心。若是惩罚,也只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是打骂。而目的是一切为了孩子,不是发泄自己,这点一定要记住。
(4)求助资源,一些孩子也许已经养成了许多坏习惯,经常离家出走,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许感到措手不及,此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介入,避免问题发展到难以解决的地步。
孩子离家出走,人们总认为是孩子的错,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每个家庭都有正确的教育,一家人和和睦睦,孩子不再离家出走。